1954年2月3日,当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农场湾驶入悉尼时,她成为第一个踏上澳大利亚土地的在位英国君主。

在接下来的70年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今天清晨去世之前,将继续16次访问我们的海岸。

作为一个27岁的年轻人第一次来到这里,这位时尚的年轻女王简直让全国人民为之侧目。






实时更新。极度悲伤的时刻”。新国王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敬意

阅读更多。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活和成就

悉尼先驱晨报》报道说,女王–与她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受到了 “悉尼有史以来对任何访客的最热烈的欢迎”。

报纸报道说,警方估计,在城市街道和农场湾排队的人群有一百万人。

“文章说:”在完美的天气里,至少还有50万人在从头顶到大桥的每一个前滩有利位置上工作。

这是在一个估计有186万人口的城市。

解释一下。独角兽行动–女王在苏格兰去世后会发生什么?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曾计划在两年前的加冕仪式前访问澳大利亚。

然而,伊丽莎白公主在前往澳大利亚的途中,住在肯尼亚的一个野生动物园旅馆里,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她不得不赶回家。

“我一直期待着我对这个国家的首次访问,但现在对我来说还有一个额外的满足,那就是我能够作为澳大利亚人民的女王与他们见面,”她在最终抵达时说。

“最后站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站在这个国家的发源地[悉尼的农场湾],我想告诉大家,我是多么高兴来到你们中间,我是多么期待我在整个澳大利亚的旅程。”

接下来是长达56天的盛大旅行,王室夫妇访问了除达尔文以外的所有澳大利亚首都和70个乡村小镇。

当澳大利亚向其年轻而迷人的君主挥手告别时,估计大约75%的人口有机会亲眼看到她。

1963年,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回到澳大利亚参加堪培拉的周年庆典,这距离首都的命名已有50年。

这一次,王室夫妇访问了所有的州和地区,包括北领地。

正是在这次女王访问堪培拉的一个高尔夫球场期间,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昆虫学家道格-沃特豪斯的一项新发明成名了–Aeroguard。

“政府大楼的工作人员确保女王在去打高尔夫之前被大量喷洒。 跟随女王的记者们注意到官方宴会周围没有苍蝇,关于CSIRO新的驱蝇剂的消息也传开了,”据CSIROpedia报道。

1970年,女王回到了澳大利亚的土地上,帮助庆祝詹姆斯-库克船长航行到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两百周年。

将近40年后的2009年,人们发现这对皇室夫妇在1970年的那次访问中成为暗杀计划的目标。

前刑侦警司克里夫-麦克哈迪(Cliff McHardy)告诉媒体,这个 “不成熟的计划 “包括在蓝山的利斯高(Lithgow)附近的铁轨上放置一根大木头,以图使皇家火车脱轨。

火车撞上了原木,但幸运的是仍在轨道上。

随后在1973年、1974年和1977年对澳大利亚进行了更多的访问,因为君主帮助澳大利亚庆祝重大的里程碑。每次访问,女王都会继续吸引大量的人群。

“在女王今天对维州36小时的银禧访问开始时,墨尔本为她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数万人站在伊丽莎白街和斯旺斯顿街长达10米的路障后面,欢迎皇家夫妇来到墨尔本。”堪培拉时报》于1977年报道。

1982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再次来到布里斯班参加联邦运动会。

当女王正式宣布运动会闭幕时,她被驱赶到体育场周围,而澳大利亚队则组成了一支与她的汽车并排的荣誉卫队。

阅读更多。

澳大利亚人可以期待新国王的 “系统冲击”。

但是,女王对澳大利亚的访问虽然很受欢迎,但也不是没有争议的。

“这些访问也引起了对澳大利亚宪法立场的抗议和辩论,”悉尼大学历史系的英国君主制专家辛迪-麦克雷里博士说。

“共和党人认为,君主制已经过时,无关紧要,不能代表我们现代的多元文化国家,而一些澳大利亚土著人则呼吁女王纠正他们在法律、宪法和社会方面的不利地位。

在1992年的访问之后,女王直到2000年才再次回到澳大利亚,使她免于面对有关1999年共和国公投的直接问题。

女王在2011年对澳大利亚的访问被皇室观察家们称为她的 “告别之旅”,因为这很可能是她对澳大利亚的最后访问。

他们是对的。

这位85岁的君主和她当时90岁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在旅行期间访问了堪培拉、布里斯班、墨尔本和珀斯,受到了数以千计的人群的欢迎。

在堪培拉议会大厦为她举行的招待会上,当时的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将女王描述为 “澳大利亚民主的一个重要宪法部分”。

女王反过来对仍在从毁灭性的丛林大火中恢复的澳大利亚人表示了同情。

阅读更多。澳大利亚人如何向伊丽莎白女王表示敬意

“女王说:”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对这个国家来说,这一年在许多方面都是艰难的。

“世界见证了澳大利亚人在经历国家灾难的夏天时的痛苦。

“我们都被那些受影响的人在面对瘫痪的荒凉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所鼓舞。

“自从1954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就看到了澳大利亚以非同寻常的速度成长和发展。

这个国家在社会科学和工业努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最重要的是在自信心方面。”

作者 AT